全国200多家出版社纷纷出版的医学科普图书,如同汪洋大海,包围着市场和读者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下,此类图书的出版社展开了各式各样的营销攻势,推动医卫科普书的市场节节升温。
在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庆联展期间,该社取得了12天11省市销售1000余万码洋的好成绩,其中40%左右为科普书。对于这一情况,其社长刘益清认为这主要得益于该社对科普书的重新重视,以及他们在科普书质量上的花费的功夫。
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出版图书的确要讲究效益和速度,但不能超越常规。尤其是医卫科普图书,学者的知识和经验都必须有一个积累的时间和过程,高水平的作家队伍更是长期培养才能形成的。刘社长针对目前市场上有一些书籍粗制滥造的现象,在出版社内部筑起了几道防线。他们自行编写了《医疗卫生图书编写手册》发给作者,从作者就开始严格要求,防止底稿有知识漏洞出现。在出版社里,将编校质量予以定期评定和公布,并和编辑、校对的奖金、职称评定挂起钩来。他们出版的《中国老年保健全书》,组织了100多名老年医学保健专家参与,文奇、陈可冀院士都编写了其中的一部分。在这个过程中,还采取老、中、青,传、帮、带的方法,培养“可持续发展”的作家队伍。刘社长提出的口号是“市场竞争越是激烈,人卫社的书越是要以质量取胜。”从市场反应来看,此言一定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。
发行力度不够往往是医药卫生科普图书发展的“鬼门关”。无法迅速全面地占领市场,常常使读者需要的好书见不到,出版社的“千金”又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。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则想出了携书出巡,现场定货的办法。
他们带着新出版的《经济实效谈治病丛书》和《茶文化丛书》在大连、沈阳和吉林的5地市巡回定货,每套书都已经有12万码洋的销售业绩。最后,他们回到北京之时,车上连样书都寥寥无几,全部被书店“强行”留下。
虽然上门订货不可能在全国推进,但是却可以及时地得到市场反馈的信息。对于地处文化发达、交通便利的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大城市的出版社而言,倒不失为一种开辟市场的好办法。
人民军医出版社的《患者之友》丛书,一直在按照选题规划陆续问世,已经是洋洋大观了。但最近他们出版社最火热的,则是一些选题针对面“小”、价格“小”、文章也“小”的科普书。
《学生专注力培养指南》针对的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这样的小问题,但却填补了学生学习心理健康领域的空白,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和家长把握健康的心理状态,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。《微量元素与优生》则针对电视节目中微量元素类药品广告给人们留下的“一补就行”的印象,提醒读者补充微量元素一定要与恰当的生活习惯相协调,盲目补充并不是办法。这些“小”书刚出版月余,已经取得了万册左右的良好成绩。
在选题大量雷同的医卫科普图书市场中,根据自己的特色开发有强烈针对性的选题,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。
去年年底面世的《百病百问沙龙》,5个月时间100万册全部售出,码洋达到1800万,确实体现了胡国臣社长设计的“要规范而且要营造市场”的出版方针。
这套由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主编,由两院院士中的医学院院士审定的丛书,是以一套和国际接轨的科普教材的面目出现的。为此,他们和全国的各大医院联合,与中华护理医学会共同组织了“千家医院百日竞赛”活动。利用该丛书向医生、护士和病人宣传一个以“健康和人”为中心的新的医护观念,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。当他们去给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送书的时候,病人们也十分热情地希望购买该丛书。到今年6月为止,该丛书的“糖尿病”一册已经重印了4次。
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最有力的竞争手段还是市场行为。令人高兴的是,出版社的市场意识正在逐步加强,市场营销方面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,相信出版社的努力能为医卫科普图书带来新的机会。